为守护文物 他独居深山33年

今年72岁的王水平,已经进入他在神农山窄涧谷太平寺石窟旁独守文物的第33个年头。

1963年,窄涧谷太平寺石窟便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这处坐落在绝壁之间的石刻群,自北魏起开始修造,经过唐、宋、金、明、清历代增修,成为后世研究佛教门派及艺术的珍贵资料。仅其中的一处“千佛洞”内,就刻有1251尊佛像,并且每尊佛像都刻有佛名,这在国内石窟造像历史上更是空前绝后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家住山下的王水平,打小就知道山上有文物,也听闻过几次山上佛像被不法分子盗掘的消息。39岁那年,返乡的他决心只身上山守文物,一守就是33年。

??上山

王水平生于1951年,年轻的时候,也算是当地的文化人。因为读过四五年书,并且为人正直,被生产队推荐去当地的供销社里做售货员。当年售货员可以称得上是风光的职业,是要经过层层筛选推荐才有机会得到的“金饭碗”。

改革开放后,王水平下海经商,在老家做点小生意。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,王水平没有摸到“生意经”,反而把本钱都赔了进去。

于是,王水平心灰意冷地回到神农山脚下的老家。或许是逃离的心理驱使,又或是从年轻时便对山上古迹的崇敬,王水平决定只身上山,守护文物。

为了离石窟近一些,王水平在直线距离100多米的位置选了一块空地,“我来的时候,这边都是荒草地,啥都没有。”王水平自己动手,一砖一石,在山脚下搭出了一处住所。

山上条件艰苦,没有通电,更没有自来水。日常做饭,王水平就在山里捡一些柴火,烧火煮饭。山上青菜很少,大部分时候,他只能吃白水面条,煮煮粥。到了夜里,他就点起蜡烛,一个人守在这深山之中。

王水平每日的工作中心,自然是围绕不远处的石窟。每天,王水平都要先攀登几段陡直的台阶,爬到石窟边上,一边走一边看石刻的情况。确定石窟内石刻没有损坏之后,他就开始沿路拔拔杂草。如果有游客来观赏,他就是景区的义务“导览”,一边叮嘱游客保护石刻,一边聊上几句石窟的精妙。

虽然算不上石窟专家,但是守山的几十年,王水平也在日常中越发体会到眼前这片石窟的宝贵之处。“这群石刻中有咱们国家现存很稀少的东西。”王水平说,前些日子有外地的专家为了修复唐朝时期的线刻石雕,专门赶到这里临摹研究,“因为类似石刻现存的极少,他们来这儿看完回去才完成了修复。”

每每遇到类似的事情,王水平就越发觉得自己选择守护石窟的正确。“这么珍贵的东西,如果现在不看好,一旦被破坏,都是国家不可估量的损失。”

??坚守

在三十多年的守山中,有一次佛像被盗的经历让王水平至今难以忘记。

“1993年、1994年那会儿,有人来山上盗走了两个头像。”王水平说,当时因为自己家还有些生意买卖,找了另一个人帮忙在山上看着。前来偷盗的不法分子把看护石窟的村民锁进了小屋里,然后将石窟里两尊佛像从头部切断,将头像带走。后来看护的村民被过路人放出来之后,他们立刻去报了警,但是石像却没有寻找回来。

“从那时起,我就不让别人看了,也基本不再下山。”王水平立志,一定尽力保护石窟不再受到人为损坏。

自此,即便是逢年过节王水平也不再下山。好在家人对他的选择都支持,他的老伴基本上一周去山上给他送一些食物。有时,一些听说过王水平故事的好心人也会顺路送来一些吃的。就这样,王水平在山上度过了三十多个年头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长期生活在深山中让王水平的身体落下了不少毛病。因为山上湿气大,光照不足,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,双腿变形,近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。

由于疾病的困扰,近几年王水平每年会下山看一次病,但是每次看完病都又会立刻回到山上。因为双腿行走困难,他在山上找了一根木棍自己做成拐杖,每天拄着拐继续在景区的石阶上上下下。“年轻的时候估计十分、八分钟都能转下来一圈,现在没有四五十分钟下不来了。”

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如今的王水平也想找个接班人。对此他没有执念,只是希望能碰上一个有缘人,能够有毅力、有爱心,上山为保护文物坚守。

从2021年开始,石窟保护的相关职能部门也开始在石刻附近安装监控摄像头,老人亲手盖起的屋子也在去年通上了电,装了热水器。即使是有了新的设备,王水平也没打算下山,在他眼中,自己已经和这座山有了感情和联结。每当有人问起老人还要坚持多久,他总笑着说:“干到我闭上眼的那一天。”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东方舞蹈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